日暮乡关什么地方是源于崔颢的《黄鹤楼》,这是一首以黄鹤楼为背景,抒发诗人思乡之情和对生活无常的感慨的诗篇。这首诗是考试中常常考察的,下面将详细介绍。
日暮乡关什么地方是下一句:
日暮乡关什么地方是下一句是烟波江上使人愁。
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暮色日渐漫起,哪儿是我的家乡?看着烟雾迷蒙的江面,不由得使人愁绪顿生。
日暮乡关什么地方是原诗:
崔颢-《黄鹤楼》
昔人已乘白云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。
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千载空悠悠。
晴川历历汉阳树,芳草萋萋鹦鹉洲。
日暮乡关什么地方是?烟波江上使人愁。
日暮乡关什么地方是原诗翻译:
传闻中的仙人早已乘黄鹤离去,只留下了这座空荡荡的黄鹤楼。
黄鹤一去再也没回来,唯有悠悠的白云千百年来依旧飘浮在空中,不因黄鹤离去而有所改变。
晴天里,隔着江水,汉阳城的树木明确可见,鹦鹉洲上也长满了茂盛的芳草。
时已黄昏,什么地方是我的家乡?烟波浩渺的大江让人生起无限的忧愁!
日暮乡关什么地方是全诗赏析:
黄鹤楼是登临游览的胜地,崔颢题诗表达了吊古怀乡之情。前四句写登临怀古。昔日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开了,此地只空余一座黄鹤楼,黄鹤一去不再回来,朗朗碧空千百年来只有白云悠悠。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楼,一段漂亮的神话传闻,几分繁华与热闹逝去后的失落与惆怅。诗人围绕黄鹤楼的起源反复吟唱,似脱口道出,语言俗白,却一气呵成,文势贯通。一座空空的黄鹤楼因而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,一次一般的登临化为追古抚今的慨叹,白云千载,遐思悠悠。
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。眼前美景如画,内心乡愁难抑。“晴川历历汉阳树,芳草萋萋鹦鹉洲”是形象而直观的描绘:晴朗的大地,远方汉阳的绿树历历在目;鹦鹉洲上,萋萋芳草如茵。开阔的视线,生机勃勃的明媚风光,作为远景衬托出黄鹤楼远眺汉阳、俯视长江的挺拔气势。“日暮乡关什么地方是?烟波江上使人愁”即景生情,薄暮的柔美与思乡的幽怨交织在一块:黄昏的雾霭悄悄地在江心聚集,乡愁也在诗人的心中涌起;江面水气氤氲,乡愁倚赖在缥缈的烟波中。日暮烟波与悠悠白云相照应,形成一个悠远渺茫的意境。
这是一首七言律诗,但并不遵守七言的格律,不讲究平仄对偶,全诗笔随便转,情感真挚而气势奔放;诗中的物象与诗人的感情融为一体,起伏曲折,使诗的意境前凸后翘而自然。诗中巧妙地嵌进地名,山川风物更觉具体可感。
日暮乡关什么地方是全诗传达的道理包含:
1、历史沉淀的珍贵:黄鹤楼作为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建筑,提醒大家尊重并珍惜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。它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杰出代表,也代表着中国古时候文化的辉煌。
2、人与自然的和谐:黄鹤楼座落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,它与周围的江山湖水相互映衬,形成一幅和谐的画卷。这提醒大家要尊重自然、与自然和谐相处,保护环境。
3、生活意境的追求:黄鹤楼的诗文和文人雅士的游览,体现了中国古时候文人士医生对自然、生活和艺术的追求。它鼓励大家在繁忙的日常,追求内心的宁静、艺术的追求和精神的升华。
作者介绍:
崔颢,唐代著名诗人,约生于公元704年前后,卒于754年左右。他的生平事迹虽记载不详,但从留存下来的诗歌作品来看,崔颢才情横溢,诗风豪放,善于写景抒怀,尤以《黄鹤楼》一诗名震诗坛,被后世誉为“唐人七律之首”。他的诗作既有慷慨激昂的边塞诗,也有婉约清爽的抒情诗,展示了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卓越的艺术才华。